迎来新生活,再许小心愿三晋大地脱
2023/4/22 来源:不详新华网太原9月16日电(王浩庆)作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山西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战给三晋大地的贫困群众带来全新生活。踏上新征程的贫困户摘掉“穷帽子”后,又在心里许下“小心愿”。 从“种自家地”到“耕更多田”
——奋斗“小目标”:致富黄花种起来
盛夏时节,黄花盛开。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59岁的村民唐万经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黄花采摘从凌晨开始,唐万要与时间赛跑,赶在花朵绽放前完成,否则质量会大打折扣。早上7点10分,村委会门前的鲜黄花收购点已是人头攒动,领筐、称重、结账、装车……经过一夜辛勤劳作,唐万夫妇共采摘鲜黄花公斤,按照当日收购价,唐万拿到元现金。
年起,云州区就将黄花确立为主导产业,并针对当地实际出台了扶持政策。区里还成立了“黄花办”,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村民种植、销售、加工黄花提供“一条龙”服务。
云州区“黄花办”主任安一平介绍称,黄花给贫困户们带来了三笔收入: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通过务工挣薪金、通过合作社分红获得股金。
靠着20多亩黄花地,唐万供孩子们上了大学,买了商品房。“村里有一批‘黄花大学生’‘黄花小汽车’‘黄花新房’。”唐万说,黄花改变了村里许多人的命运。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据了解,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达26万亩,涉及全市个村3.62万农户,小小黄花正逐渐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草”。山西省也持续加大特色产业扶贫力度,截至目前累计带动.6万贫困人口增收。
秋日里,唐万为来年做起打算。他计划扩大种植面积,“以前都是帮别人摘,现在准备自己当‘老板’。”
从“三转婆姨”到“上班一族”
——奋斗“小目标”:带领大伙干下去
从3月底复工以来,位于忻州市岢岚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山西立源皮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近百台缝纫机哒哒作响,员工们在各自岗位紧张地忙碌着,一件件消防衣在流水线上移动。
“以前在旧村,除了种地真想不出还能干啥。”来自岢岚县岚漪镇西街村的李娟,自打从离城几十里的老村搬进安置小区,每天清早安顿好丈夫和孩子后,便哼着小曲到楼下的扶贫车间工作。
“远离老房子和土地,下山以后靠啥活?”坐在亮堂干净的客厅里,李娟道出了搬迁后最大的担忧。
搬出来仅是第一步,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致富才是目的。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玉宏介绍称,在保证安置点入住率的同时,山西始终把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牢牢抓在手中,确保贫困劳动力都能在家门口就业。
车间搬到小区里,岗位设在家门口。当地政府协调山西立源皮具有限公司在安置小区设立扶贫车间,李娟和同伴们在家门口顺利上岗,每个月除了多元工资,还可以拿到生产绩效奖,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一年多摸爬滚打,李娟已成长为车间里一名熟练的制衣工人。小区里不少新住户也进了厂子。新来的姐妹都把她当师傅,向她学习生产技能。
“厂里订单越来越多,大伙都铆着劲干。”李娟透露,最近车间打算提拔她做组长。从以前常年围着锅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的“三转婆姨”转型成“上班一族”。李娟和姐妹们走出大山,迎来新生。
“扶贫车间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农民经过培训很快就能上手。”山西省扶贫办副主任张建成说,目前山西扶贫车间已吸纳2万多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发挥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作用。
从“讨生活”到“好生活”
——奋斗“小目标”:学好外语走出去
一到周末,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家属院的吕梁山护工服务站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小小的服务站,成了护工们在北京的“家”。
护工姐妹们聚到一起,讨论的话题总离不了工作。儿童辅食怎么添加、按摩怎么做……作为第一批来北京工作的吕梁山护工,王四珍都会打开话匣子,与大伙分享她的经验。
年起,王四珍便负责照看一个4岁的男孩。由于雇主经常出差,孩子的生活起居完全落在了王四珍身上。
“遇到感冒发烧,要一整晚看着(孩子),基本睡不成完整觉。”王四珍说,这份工作重在“信任”二字,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换来真情。
年开始,吕梁市精心打造“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品牌,成为贫困群众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金字招牌。从参加培训到外出务工,这些大山里走出来的妇女用一片真心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三年攒下差不多20万,家里买了房和车,生活越来越好。”靠着手艺,王四珍挣到了自己以前想也不敢想的薪水,改变了过去的窘迫。虽远在他乡,却收获了希望。
在吕梁山,还有不少人像王四珍一样乘着“技能扶贫”的快车,驶上了人生新旅程。临县小高家塔村的许艳平被评为“金牌月嫂”,月收入超过元,还当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中阳县留慈村的许连红被推荐为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
“现在没了后顾之忧,应该多学点本事,以后有机会还要走出去!”最近王四珍开始学习外语。这些走出大山的妇女带给家庭的除了脱贫致富,还有全新的思想观念。
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介护技能服务水平的人才,吕梁市在年首批吕梁山护工赴日介护人员培训成功的基础上,计划持续开展赴日介护人员培训活动,年计划再输送人出国就业。
不久的将来,王四珍的“海外”梦或许也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