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现代农业铺就致富路

2022/12/28 来源:不详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山西是黄河流域的农业摇篮,农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指出,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提出,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强调山西农业要打好特色优势牌,走“特”“优”发展之路。

牢记领袖嘱托,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奋力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让特色优势牌越来越响,农民增收路越来越宽。

又是一季秋意浓。连日来,记者行走三晋乡间,庄稼苍翠、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特色兴农提升产业效益

清晨的吕梁山谷,雾霭沉沉,清新静谧。沿山而上,位于柳林县的枣芽茶采摘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枣树苍翠欲滴。

柳林县年产红枣约3万吨,红枣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现在,枣芽变废为宝,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新支点。

在我省特色农业版图中,中药材占据一席。今年3月,我省发布“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让药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文旅茶融合的新载体。目前,全省培育药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多家,注册药茶品牌90多个。

特色是山西农业最亮的标签,也是最大的潜力。“十三五”期间,我省把“特”“优”作为重大战略,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实施山西农谷建设、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三大省级战略,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也是我省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一次革命。

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是山西的省情。近年来,我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带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围绕“土、肥、水、种、技、机、绿”,融合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农技集成创新等八大工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

统计显示,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制定有机旱作地方标准73项、集成旱作技术模式50项,在4市15县整市县开展封闭示范。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在这方面,我省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思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整省推进试点,今年预计培训颁证将达5万人、累计10万人。

任保平是中阳县车鸣峪乡任家湾村农民,3亩土地紧挨着省道,本来打算开个饭店,听说有人种木耳“挣了钱”,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回了木耳棒。这一种,任保平发现了“新大陆”。去年3亩地收了斤木耳,卖了10多万元。他说,栽植木耳是个技术活,感谢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

科技支撑为产业“保驾护航”。中阳县编制了《中阳县黑木耳栽培技术指导手册》,聘请了18名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对全县木耳产业队伍进行产前、催芽、育耳、采收全程不间断技术培训。今年,全县栽植规模达万棒,黑木耳产业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色的主打产业。

品牌强农促进产业升级

同样种苹果,为啥有的论个卖,有的论斤卖,有的还卖到了国外?这里面的门道,离不开“品牌”两个字。

这几年,借助品牌的力量,运城果品已出口到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38万吨。

运城是农业大市,特色在“果业”,优势也在“果业”。为了把水果产业做大做强,当地下决心转型升级,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目前,全市林果面积有万亩,年产量万吨,是中国果品主产区之一。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十三五”期间,我省立足特色优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宣传推介,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山西小米、山西陈醋、山西药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渐入人心;平遥牛肉、沁州黄小米、吉县苹果等特色品牌享誉四方……这一块块金字招牌,犹如一颗颗明珠,散发出山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光彩和魅力。

标准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今年8月,大同市云州区正式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验收,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黄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让“大同黄花”成为引领产业振兴的“致富花”。

大同市云州区是全国黄花主要生产基地,从年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黄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严格按照要求完善组织管理、生产管理、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化经营等体系建设,实现产地环境、产品品种、生产流通、标准化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年产值达9亿元,涉及3.62万农户。

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独特的商标让产品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为农民开启了致富之门。

武乡县故县乡十里坡村农民韩登科,这几年他的“羊粪小米”名声渐响,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多年来,老韩坚持绿色生产,通过施用羊粪等有机肥,生产出远近闻名的绿色小米,网络售价每斤十几元,远销北京、上海、辽宁等地。老韩说,品质是农产品的生命力。这些年,他从未因小米的销售而发愁,其底气来自小米的品质。

融合富农推动产业增值

过去,晋城市洞头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村集体无收入。这几年,村民依托生态旅游腰包渐鼓。年,洞头村跻身我省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今年,洞头村的游客接待量仍保持快速增长。

一大早,村民侯万霞就出了门,准备坐公交车进城采购。她和丈夫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天都会进城一趟采购食材。她说,乡村旅游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农民增收致富之门。

走产业融合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我省找准产业融合点、培育融合支撑点、扎牢利益联结点,在农旅、农商和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上做文章,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动能,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渠道。

一根根柳条在指间舞动,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渐渐成型。这是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加工车间的日常景象。这些妇女用柳条编织致富路,也被人们叫作广灵“巧娘”。

“巧娘”带头人是刘金萍。5年,她带领13名留守妇女创办了巧娘手工编织坊,搞起手工编织;年,又成立了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合作社通过逐村逐户免费送技术下乡、送服务下乡,“巧娘”队伍日渐扩大。如今,已发展成有人的编织大军。去年,销售额达万元,其中五分之一的产品出口到了泰国、英国等地。

农业生产托管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对促进规模经营、实现节本增效、发展绿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整省试点之一,目前全省81个县开展托管试点,培育托管服务主体3.2万个,辐射带动托管面积万亩。

54岁的马金生是永和县芝河镇后桑壁村人,家有土地60亩,以前一到春种秋收就发愁,一是没有劳动力,二是土地分散不容易机械作业。

农业生产托管解了马金生的“心病”。他说,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而且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架起了衔接桥梁,让我们种地不仅省力、省时,而且增产、增收。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放眼三晋大地,一幅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画笔、以“特”“优”为色彩的现代农业图景正越来越清晰。(记者赵建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