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红军东征纪念
2023/4/22 来源:不详
年12月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了红军军事战略基本原则: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扩大红军。将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的基点上;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随后,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方面军(下辖红1、红15军团,共1.3万余人);将陕北安定第1纵队、宜川独立营、清涧2支队等地方武装整编、扩充,组建了红28军、红29军及黄河游击师(红30军)。
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在1月31日延长县城的军事会议上,研究和部署了东征行动路线,正式组建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毛泽东、彭德怀、叶剑英分别兼任总政委、总指挥和总参谋长,红28、红1和红15军团分为左、中、右三路大军。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了东征宣言,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当时,黄河天险为晋军3道防线严密封锁。在北起河曲、保德,南到永和、大宁近千里的黄河沿线,晋军修筑高碉、暗堡等作为第1防线,总兵力达4个独立旅;在濒临黄河东岸各重要城镇的三交、碛口、孟门、军渡、中阳、石楼等地,驻有重兵,构成阻抗红军向纵深发展的第2防线;依托吕梁山区的山隘要道,在中阳县关上村、隰县水头镇,分遣两个独立旅守备,构成阻击红军的第3道防线。同时在沿河各县成立几个地方武装“防共保卫团”,并依托地形划分为6个防区。
年2月20日,晚8时,红1、红15军团从北起绥德沟口、南到清涧河口里长的黄河岸线同时渡河,突破阎军防线,进入河对岸的山西吕梁境内,开始东征壮举。3月31日夜,由刘志丹、宋任穷率领的红28军在兴县罗峪口渡口登岸进入山西,参加了东征。红军突破黄河防线后,胜利进击,红1军团连克中阳县的三交、留誉,进逼中阳县城;红15军团进占石楼的义牒,直趋石楼县城。两个军团在接连取得中阳关上大捷、石楼蓬门大捷后,于3月上旬会师于孝义县兑九峪以西的大麦郊地区。3月中旬,红1、红15军团在孝义兑九峪重挫阻截敌人后,根据东征总指挥部的命令,以吕梁为战略中枢,兵分左、中、右三路,实行新的战略,宣传发动群众,大力筹款。红15军团为左路军,向东挺进,由孝义经汾阳、文水、交城,直逼太原近郊的晋祠,随后向西北打到岢岚、岚县。红28、红30军团中路军在中阳、石楼、吴城等地,牵制晋西方面的晋军。红1、红15军团81师为右路军,直插汾河流域,沿同蒲铁路两侧南下,围困或攻克了霍县、赵城、洪洞、襄陵、侯马等城镇。此时,阎锡山阻截惨败,手足无措,坐卧不宁,急电蒋介石派兵增授。早想插手山西事务的蒋介石立派10个师,号称15万大军,由同蒲路向北、正太路向西,分两路入晋,并在太原成立了晋陕绥宁四省剿共总指挥部,陈诚任总指挥。阎锡山也派其5个师和2个旅由晋中向晋西地区围堵。蒋介石还命驻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沿河北上,扰乱红军后方,卡住黄河渡口,包抄红军后路,阴谋将东征红军消灭于山西境内。面对蒋、阎这种“不与外敌仇,反以国人恨”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为避免大规模的内战,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果断地将东征红军撤回到陕北。5月2日至5日,红军分别由清水关、永和关、铁罗关、平渡口、辛关渡、于家嘴等渡口跨过黄河,回到延长、延川、永坪等地休整。吕梁地区的地方干部和游击队员也随同红军到陕北。5月5日,中国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国民党政府及全国各界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宜告红军东征胜利结束。
红军东征,击溃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余人,俘敌余人。红军东征扩军余名,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建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在山西播下了抗日革命的火种。年5月14日—15日,中共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对东征胜利意义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筹备了财物,扩大了红军。5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军总部回到瓦窑堡,历时天的渡河东征胜利结束。东征是宣言书、东征是宣传队、东征是播种机,红军东征作为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奏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为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把山西作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历史性基础,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为记载、铭记和纪念红军东征这段光辉历史,在山西的石楼、柳林、交口和永和4县建立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其中,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是创建最早也是惟一省批修建的纪念馆。如今,这些纪念馆全部成为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参观记
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石楼县城东征大街,依山而建,松柏环绕,气势恢弘,造型优美,这是一座反映红军东征抗日历程的专题纪念馆,年奠基,年落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1万平米,总建筑占地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展厅与纪念碑两大部分,通过大量详实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资料布展,全面真实地展示了党中央、毛主席于年2月至5月率领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在三晋大地东征抗日的丰功伟绩,是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吕梁市党政干部教育基地。
走近纪念馆大门前,我被一尊红军小号兵雕像吸引驻足,只见红军小号兵叉手而立,飒爽英姿,后背大刀,左手叉腰,右手拿起冲锋号吹奏,仿佛听到嘹亮的冲锋号吹响,眼前浮现千军万马在战火硝烟下挥戈东进的画面...
走进纪念馆院前,在馆前正中矗立有一尊以毛主席红军东征时期形象为原型的大型汉白玉雕像(由中央美院盛扬设计),代表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军东征时期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走过毛泽东雕像,拾级而上,但见一座平面凹字形纪念馆拔地而起,气势恢宏,造型优美,正面四根大理石方柱,上面是仿古四面坡式绿色琉璃瓦篷顶,古朴典雅,庄严厚重,正中央上方悬挂着“红军东征纪念馆”牌匾,七个馏金大字熠熠生辉。
带着缅怀之情,怀着瞻仰之意,我走进纪念馆内,这里分序厅和4个展室。一进展馆就见有一幅巨大的红军东征电动沙盘模型,运用声、光、电科技手段直观地再现了红军东征战斗的全过程。序厅正中是一巨幅黄河浮雕映衬下的毛泽东同志半身塑像,序厅两侧分别悬挂毛泽东写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和陆定一谱写的《红军东征歌》。从序厅由西到东,分布有四个展室,分别是“民族危亡、战略抉择”;“东渡黄河、转战晋西”;“唤醒民众、抗日救国”和“统一战线、全民救国”。据导游介绍,纪念馆内共陈列有珍贵的历史图片张,文件图表份,实物展品件,分单元按组布陈,再现了红军东征的历史壮举。展厅过道还展出部分东征老战士和中央、省、部级30多位领导为纪念馆的题词。这个纪念馆的建立,填补了以纪念馆的形式反映我党我军这一段历史的空白,逐步发展成为收藏红军东征文物史料、研究红军东征历史的坚实阵地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漫步纪念馆内,观赏品读其间,那些大量详实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史料真实地展现在眼前,令人震撼、令人感慨。仔细聆听讲解,深入了解历史,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仿佛把我带回当年战火纷飞的年代。
年2月20日,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率领下,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但遭到阎锡山部队的顽固抵抗。红军同蒋介石、阎锡山匪军展开激战,在山西转战50余县、历时75天。为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5月5日红军回师陕北,史称“红军东征”。这次红军东征军事行动,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完成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的战略转变,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和条件,是中国革命走向高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纪念馆里藏有三件“宝贝”:即羊皮浮筒、军号和一个瓷碗。这“三宝”都是一级革命文物。年,红军东征时,周恩来负责东征的后方和后勤工作。东征首先要突破阎锡山率领的晋军的黄河防线。由于当时能筹集到的渡船工具极其有限,无奈之下,红军就准备了一批羊皮浮筒作为渡河工具。现在看到展馆里的羊皮浮筒,就是当年红军东征时使用过的物件。渡河战役时,黄河上冰凌翻滚,河水刺骨,红军突击队员在夜色的掩护下,乘着用羊皮浮筒制作的羊皮筏子,躲避着冰凌撞击,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经过激战首先突破了石楼县贺家洼渡口,冲破了阎锡山号称“固若金汤”的黄河防线。是当时东征红军使用过的一把军号,残破斑驳的号身上,似乎依旧留有战争硝烟的痕迹。这见证了一个军民鱼水的故事。红军东征行至灵石县王庄村时,一位战士借用老乡的粗瓷碗后,不小心给打碎,之后红军赔给老乡一个细瓷碗。现在看到展厅内这个瓷碗就是红军当年赔给老乡的那个细瓷碗。
一首民谣成为战歌:在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巨幅石刻《红军东征歌》嵌入高墙:“密云遮星光,万船乱梭飞,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杀气高,我们铁的红军……红旗山西飘,同胞齐欢迎,卖国贼阴谋挨了当头棒,抗日救国大家来,工农商学兵”。《红军东征歌》不仅鼓励红军战士英勇作战,而且还逼真地勾勒出工农红军攻坚克难、势如破竹的伟大英姿,堪称红军东征的史诗。在红军东征期间,时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陆定一,面对士气高昂的东征红军将士,按捺不住胜利的喜悦,在石楼城下的孟家塌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红军东征歌》。这首气势雄壮的战歌,歌词铿锵,陕北曲调非常悦耳动听。当年,红军东征正值寒冬,大多将士只穿着单薄的外衣和破旧的麻鞋,面对艰难的生存状况和残酷的战斗生活。一首《红军东征歌》,鼓舞着红军将士的高昂斗志,感染了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队伍和当地百姓。据说,当时军渡有位老船工任永忠,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多次往返运送红军。老船工过河后又送儿女参加了红军,然后自己把船卖掉也参加了革命。
走进纪念馆,再读《沁园春雪》,倍感豪情满怀,激情万丈。在年红军东征的博弈中,山西可谓棋盘的中心。参加这场博弈的人分别是:毛泽东、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和企图浑水摸鱼的日本人。在这次博弈中,毛泽东展现了他纵横捭阖的能力。他站在黄河岸边,遥望北国风光,即兴赋了一首词:《沁园春雪》,在长征中毛泽东说:“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黄河之畔,毛泽东指点江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走出纪念馆后,来到馆后纪念碑。拾级而上,走近矗立于后山巅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纪念碑”,这是一尊汉白玉纪念碑,碑身高19.36米,象征着年红军东征壮举。碑的正面金箔镶嵌“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纪念碑”,碑的背面镌刻着介绍红军东征历史过程的碑文。碑体直耸云天,型如一艘前进中的帆船,象征着红军精神永存。
开馆20多年来,这里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及外国友人多万人次,有健在的红军老战士、红军后代,有国家省市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员工和农民朋友,也有来自各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和武警官兵,还有专程前来参加各项纪念活动、开机仪式、歌咏比赛、游览观光的各界人士。这里有中央领导、省部级老领导、东正将士和红军后代先后给“红军东征纪念馆”题词。6年,在纪念红军东征胜利70周年时,石楼县先后召开了红军东征胜利70周年庆祝大会,纪念红军东征胜利70周年暨纪念馆开馆10周年座谈会,推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开馆10周年专题展览,印刷出版了《东征史画》,山西省电视台拍摄了《红军东征》大型专题片,还举行了行程余公里、徒步余公里“重走红军东征路”活动,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活动,使红军东征精神在此得到很好的弘扬和传承。
红军东征在中华民族解放历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走近一个个革命遗址,观赏品读,感悟领悟,我认为最好最实际的行动,就是要缅怀红军东征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红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拼搏,勇于奋进,敢于胜利,为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我们就是要把红军东征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峥嵘的岁月锻造着辉煌的历史,不凡的年代铭刻着难忘的回忆。红军东征的战火硝烟虽已飘逝83年了,但其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如同深窖的老酒,日久弥醇。今天,我们对红军东征的纪念,不仅是她完成了“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而是根植于吕梁人民心底的那种对“红色”眷恋的情结、对革命历史的深切缅怀以及对红色遗迹的敬仰。吕梁虽不是革命圣地,但也是革命重地。石楼是沟通晋西南的重要通道。红军东征军的到来,吕梁人民,特别是石楼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那拥军、爱军、参军的军民鱼水之情让人缕缕回味。红军东征这段历史,是石楼人民亲身经历的历史。她虽不是最輝煌的历史事件,但深深的印记在石楼人民的心中。年电视剧《红军东征》的上映,使纯朴的石楼人民对足下这块土地更加爱恋,对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更加追寻,更增添了石楼人民对红军东征历史的回味、追踪、爱戴。因为东征精神已成为石楼精神的渊薮,掘之不尽,永葆着灿烂的青春。重走东征路,参观路居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秉承遗志,发扬广大,让东征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解德辉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