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助力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2022/11/5 来源:不详

  —招商引资服务大会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招商引资服务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年9月24日下午,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主办,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招商引资服务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招商引资服务大会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招商引资服务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商务部前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副部长级)崇泉,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铭林,执行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宫和平;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招商引资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傅凯及专委会成员单位代表;产业园区运营和招商引资服务专家;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河北等地方政府领导、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部分省市驻京办,中国开发区协会等社团组织,以及来自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医药健康和文化产业等领域企业代表共多人参加本次大会。

  大会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铭林主持。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商务部前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副部长级)崇泉在大会上致辞。他指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强调要“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为了落实国家规划有关要求,今年6月30日商务部发布了《“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落实好创新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措施。要加快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开放平台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和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方面,提出要加强外商投资促进,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二是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加快引进主导产业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积极打造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探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试点。

  三是要落实好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点举措。一方面,要围绕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推广产业链“链长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研发、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实施招商引资效能提升行动,各地要聚焦重点领域,因地制宜健全“产业链图谱”,建设投资项目信息库,推动招商信息共享。发挥多双边投资促进机制作用,为各地招商引资提供支持。

  四是要落实好推动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要加大力度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

  五是要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上完成好相关重点任务。各地要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效衔接,促进区域间开放联动,加强部省合作,推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最后,崇泉会长对招商引资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工作寄予厚望,希望专委会加强联系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针对招商引资中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面向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相关培训、交流、咨询和服务;建立行业研究数据库,为实施园区数字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整合招商引资服务优势资源,努力当好地方园区和企业的“服务员”,认真做好“客服”工作,为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精准的服务,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

  接着,大会举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招商引资服务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专业委员会主任傅凯致辞,表示专委会成立后将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尽快启动各项工作,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理论研究、实践和专业服务;发挥服务、沟通、协调作用,联合国内外招商引资服务领域的机构,搭建招商引资服务平台;努力协助地方政府及园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地方开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揭牌仪式结束后,举行招商引资服务论坛。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领导介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政策;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领导介绍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天津市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介绍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凯荣数字(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代表交流了招商引资服务工作经验。最后,产业园区运营专家阎立忠作《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报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