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各庄的八个庙宇
2022/5/5 来源:不详作者:姚江
编辑:王亭贯
张各庄村坐落在遵化城郊西北处,隶属于西三里乡。张各庄建村比较早,据出土的秦代刀币、汉代陶器,以及古代的石臼、坟冢推测,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居住,推测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村落,最晚应该不迟于宋元时期。悠久的建村历史,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村内仅大小寺庙就有8处,经走访考证,现将8处寺庙分别记述如下。
张各庄庙宇遗址示意图
1、观音堂
俗称北庙,北大庙。旧址坐落在现特殊教育学校。
张各庄观音堂
准确的说,观音堂不应该称庙应该称寺。观音堂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是印度传入我国的外来佛教。庙是供奉国内神化的人的神灵,是本土的道教。所以说供奉佛教佛像的称寺。供奉道教神像的称庙。寺由僧人主持,庙由道人管理。
观音堂现遗有重修观音堂碑记一统。据碑文载:清康熙初年,京东名士张时鼎从京返遵省亲,与乡人于城西射箭游玩,忽一箭向西北飞去,不知落处。他们沿着箭飞方向寻找,至张各庄村西北见有残塌寺院一座,内奉观音大士。目睹寺宇残垣断壁,张公虔诚之心油然而生,心想箭引寺处,必是观音菩萨之点化,让我重修寺宇,再塑金身。遂与好友王自明一起筹资扩建重修观音堂。康熙十九年(年),用近五年时间,扩建重修了观音堂。乾隆三十五年,有人又修葺了前大殿,再塑大殿内观音金身,重绘梁柱椽头,墙壁内画。
重修观音堂碑记
两次重修后的观音堂,形成颇具规模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在村西北高岗之上,坐北朝南,气势恢宏。北高南低,东西对称,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前院、中院、后院古松古柏遮天蔽日,森然幽静。观音堂占地面积四亩余,建筑布局除了北后院拆除院墙、挖掉松树外,其形制基本保存到文革时期。
寺院正门为一歇山式的四檐九脊青砖磨缝门楼。四檐角腾空欲飞,脊兽傲视仰首。檐下由仿木方椽砖雕而成。门口为上园拱形门洞。有一石匾镶嵌在门额上,匾中阳刻“观音堂”三个雄劲大字,落款阴刻“康熙十九年仲春,信士张士鼎”。下为青石抱角,内为青砖砌就。门楼整体为拱券式结构,无椽无檩。因其门楼造型独特,古朴端庄,时称“京东第一楼”。门楼台基下为七、八级整块巨大条石垒就的台阶,更显门楼壮观巍峨。
观音堂门楼
大门口东西两侧,立有夹旗杆的旗杆基座。旗杆基座为两块高1,5米,宽0.8米,厚0.2米左右的长方体巨石并列矗立,中间有0.4米左右空隙。两石上方有一直径0,15米的圆孔相对。两石中间空隙和圆孔是固定旗杆用的。可见当时观音堂有多么雄伟。
院内主要建筑为前后两大殿。东西有配殿,后大殿有东西耳房。前院东、西有钟鼓楼,西侧还有碑亭。
前大殿为硬山式两大坡,青砖筒瓦,前廊后厦,有砖雕探海、脊兽等装饰物,高大巍峨。面阔三大间,殿内有四根硕大明柱支撑屋顶,雕梁画柱,五彩斑斓。墙壁彩绘一组组佛家典故。东山墙南侧镶嵌高0.4米、宽0.5米左右的石匾一块。是记载乾隆三十五年张各庄信士姚琳、姚广捐处于曹家堡三亩三分地的事迹。前殿供奉观音大士,左右金童玉女站立。三尊佛像雕塑艺术高超,无与伦比。文革初期,本村红卫兵将前殿的脊兽、正脊装饰物作为“四旧”砸毁。
后殿逊于前殿。硬山合瓦,无廊无厦、阔三间。殿内靠北后檐墙为长三丈,高三尺的巨大供台。台上供奉多种材质的佛像,有泥塑、木雕、铜铸、铁铸、纸胎等。还有的佛像置于佛龛内,佛龛内佛像高一尺至二尺大小不等,或坐或立,千姿百态。因佛像很多,后殿被称为“百佛堂”。
东西配殿为硬山式砖瓦房,面阔三间。为僧人禅房。西配殿在清末毁于火灾。
后殿左右各有两间耳房,耳房高度、进深均低于后殿。耳房为僧人起居净室。
五十年代初,将殿内佛像全部推毁,改建学校。张各庄小学校由关帝庙迁至观音堂。
抗日战争时期,后院墙被日寇伪军拆毁,其砖石用于修建炮楼。文革时期的年拆毁后殿、耳房,改建8间教室。年,拆毁前殿,东配殿改建8间教室。
因观音堂地方大,离城近。年,遵化的土地改革会议,解放初期的全县共青团会议曾在观音堂召开。
2、关帝庙
旧址坐落于现在的村委会。建庙年代无考。应该不晚于明代。俗称关公庙、老爷庙、东庙。
张各庄关帝庙
关帝庙坐北朝南,庙门门楼在东通路北侧的高岗之上。庙门为硬山式门楼,规制一般,建筑艺术档次低于观音堂的门楼。两侧是围墙。庙门下有七、八级整块条石垒砌的台阶,显得高大雄伟。
院内东西两侧为钟、鼓楼。西侧鼓楼不知何年代坍塌。东侧为钟楼。钟楼建筑形式考究,风格独特,上顶为四角攒顶结构。由四根圆形石柱顶起。四根石柱雕刻精美,石柱上端刻有莲花叶并雕凿成榫卯结构,用于结合钟楼的四面木制横梁。四石柱中间挂一口明代大铁钟,钟的外表面有铸造时就有的铭文。钟声五六里外可闻。可惜该钟在解放后年大练钢铁时砸毁,用于小高炉炼铁原料。如保存到现在是不可多得的文物。钟楼也相继废毁。其四根石柱的两根在七十年代初扩建戏台时用于戏台的石砌墙抱角。戏台在年拆毁。
汉白玉石柱
关帝庙柱顶石
前院右侧有带坐石碑一统。五十年代初推倒,碑座和石碑抛于院角处。七十年代初扩建戏台时,将碑座和石碑砸碎,其碎石用于垒砌戏台。可惜石碑被砸碎,无法考证关帝庙建于何朝何代。
院内主要建筑为前大殿,后大殿。后大殿东西两侧有耳房。院西有三间西厢房。
前殿为主体建筑,面阔三大间,前廊后厦,筒瓦硬山屋顶。里面供奉关公圣像,左有周仓,右有关平。墙壁上有描绘关公故事的重彩壁画。建筑规格高于其它建筑。
后殿面阔三间,合瓦硬山屋顶,其建筑规制低于前殿。据老辈人讲,里面供奉多尊各式各样的铜佛,其中还有一尊金佛。
后殿左右两侧有耳房各两间,高度低于后殿,进深也低于后殿。东侧耳房与西耳房对称,建筑形式规制一样。
西厢房面阔三间,砖瓦硬山结构。建筑规制低于前殿和后殿。
张各庄大队团员关帝庙前合影
民国时期,将关帝庙里供奉的塑像推倒砸毁,改造为村办小学校。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又将学校搬迁至观音堂。文革时期,前殿曾做过面粉电磨房;后殿曾做过图书室、展览室、木工房、缝纫组、库房等;东耳房作过榨油房;西耳房做过会计室警卫室;西厢房曾作过小卖部、合作医疗室。
上述建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拆毁。
3、龙王庙
旧址在南大井北,现鲁广生家门口。建庙年代无考。一大间,砖瓦硬山结构。前原有门窗,后门窗毁坏,遂为敞开式。里面供奉的是四海龙王画像。过去,雨水较多,西河套上游又是山区。在雨季,经常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冲毁土地庄稼。建龙王庙主要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祈盼西河套河水不再泛滥。解放前,西河套东岸紧邻村西,既现在的铁路东,后河床改道为铁路西现在这个样子。
4、五道庙
旧址在村南北主路与村委会东西路交汇处。建庙年代无考。五道庙原为敞开式一大间,砖瓦硬山顶。里面后檐墙上画有五道神的画像,两侧山墙画有地狱阎罗等鬼神。庙周围用河光石垒砌一圈为庙台,大约有五、六十平方米,高于地面0,4米左右。在小庙的东侧还有一棵古槐。
五十年代初因房顶坍塌被拆毁。将坐落于观音堂西北上坎下的山神庙整体移至五道庙处。山神庙为五块雕琢的整体石料组装。庙顶为庑殿顶,四檐五脊。后檐和两山各一块,庙基一块。石庙高大约1.2米,面阔0.8米左右,山墙宽0.5米左右。石庙在年文革初期被视为“四旧”拆毁。现有庙顶遗存,其它构件不知落处。
五道庙是本村人亡故后报庙的地方。人死后,其家属要在五道庙为故去的人烧头道纸,也叫作烧买路钱,意思是死者在阳间的生活已经结束,正式向阴间的五道爷报到。
5、二郎庙
旧址在现铁路西纸箱厂东南侧,建庙年代无考。二郎庙规制较小,面阔只有1.5米左右,高2,5米左右。砖瓦硬山顶结构,前为拱券敞开式。里面有无供像无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拆毁。
张各庄二郎庙
传说,观音堂西有一蝎子精修炼人形经常祸害百姓。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到观音堂向观音诉说蝎子精害人之苦,期盼观音降服蝎子精不再祸害百姓。观音点拨百姓,要百姓在观音堂西修一座二郎庙将蝎子精压住即可。百姓遂捐资修建了二郎庙。从此,蝎子精没办法出来祸害百姓,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建二郎庙因起降服蝎子精只是传说。根据二郎庙所在位置和其它地方的二郎庙建庙原由推断,建二郎庙的真正原因应该是镇西河套的水。经查证有关资料,二郎庙供奉的二郎神,一说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中杨戬的化身,主要是治水平患,以后又演变为请水祛病、消灾祈福、驱妖逐魔、无所不能。另一说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都江堰设计师李冰。李冰让都江水变害为利,造福一方,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真神。那么,在西河套北岸高岗之上建二郎庙应该是镇西河套之水的真正原因。历史上的西河套河床宽阔,雨季,上游来水汹涌,泛滥成灾。故而,人们在西河套北岸建二郎庙供奉二郎神,祈求风调雨顺,护佑百姓。
6、土地庙
土地庙旧址在刘家大院墙外西侧,姚家老坟地北侧。土地庙规制较小,硬山敞开式,面阔2米左右,高2,2米左右。上覆小瓦,两山及后檐为土坯,内外抹插灰泥。庙里无供像、无彩绘,比较破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拆毁。
土地庙是供奉当地土地神的庙。一般规制不高,解放前几乎村村都有土地庙,但大都是小庙。土地神是掌管土地情况的神,还兼管村里死者在地府里的户籍等等。
7、山神庙
山神庙坐落在观音堂西,现铁路东,北上坎下路南。山神庙为五块巨石构件拼装而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五道庙坍塌,遂将山神庙整体移至五道庙原址。山神庙旧址现已建成民居。山神庙的建造形式已在五道庙介绍中说明,不再赘述。
山神庙供奉的是本地山神。过去人们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把某一山或某一山峰作为人格化的神供奉。祈求一方平安。
张各庄没有山怎么还有山神庙那?张各庄现在没有山,但是在解放前甚至很久以前是有山的。过去老刘家很富有,拥有上百倾土地,其中还有毛家厂、曹家堡、三义村、西大峪的山地。观音堂庙碑记载:清乾隆三十五年,张各庄姚琳、姚广二信士捐曹家堡北三亩三分地为观音堂香火地。可见,在清代张各庄就有山地,清代之前是否有山地已无从考证。另外,西河套上游不远处即是燕山余脉,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经常山洪爆发,冲毁西河套两岸土地,因此人们祈盼山洪从山上下来,能从西河套平稳渡过,别吞噬两岸土地。居于以上两点就可推断建山神庙的原因所在了。
8、三官庙
旧址在现村委会后街路北。建制规模较小,与龙王庙、原五道庙大小差不多。硬山砖瓦结构,面阔3米左右。前为敞开式。庙里无供奉三官塑像。建庙时有无塑像已无从考证。
五十年代拆毁。旧址已盖成民居。
推测:三官庙在建庙时前应该有门有窗,后因风吹雨打糟朽,无人修理,才为敞开式。庙里无供奉三官塑像。建庙时有无塑像已无从考证。
所谓三官庙的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说三官有对世人和亡灵能够赐予福份,赦免罪过,解除厄运的权能。平民百姓谁不盼着天官赐福,福伴终生?有罪有错的人谁不盼着地官能够给赦免罪过?命运不好的人谁不盼着水官能够给解除厄运?三官能够有如此神力,也就是当时建庙的理由了。
日月如梭,沧海桑田。由于自然、战争、人为破坏,上述8个庙宇已荡然无存,无迹可寻。这些古建筑被毁实为憾事。为留住张各庄丰富的文化底蕴,留住张各庄悠久的历史,留给张各庄后代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可考文字,故撰文存照。
姚江,年6月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古迹,传承灿烂文化,感受灵动而隽永的千年古县。
欢迎投稿:zunhuawenshi
.